Web 这几年的一个变化之一估计就是各种优化小技巧不断涌出…自己也琢磨和尝试了不少优化,毕竟自己项目的网页首屏加载也是一度接近 2M 的。以下针对 HTTP1 和 HTTP1.1,在 HTTP2 中,很多最佳实践都适得其反了。

减少文件传输数量

现在前端代码发布上线的时候一般都会进行压缩,混淆,合并等操作,他们起到了减少文件体积和数量以及混淆代码降低可读性的作用。

浏览器针对同一域名的并发请求数目是有限制的,而在 HTTP1 和 HTTP1.1 中每传输一个资源就得建立一条连接。因此当网站的请求资源数量过多时,会导致后面资源请求的阻塞,也会导致频繁的连接建立和关闭带来的开销。一般浏览器的并发请求数量在4-8之间。因此我们针对同一域名的资源不宜过多,否则就会导致后面资源的阻塞。

针对该问题,我们可以采用合并文件,将资源分到不同域名,缓加载资源,提前加载资源,缓存等手段。具体如下:

  1. 合并文件以减少并发请求数量
    合并文件也不能简单粗暴的合并为一个,对于长时间不会改变的文件我们要单独合并出来,这个文件是可以进行长期缓存的,而一些变动较为频繁的我们就不应该和上面的这些文件合并在一起,并且他们也不应该设置过激的缓存策略。
  2. 将次要文件延迟加载,比如 Google Analysis
    一些无关痛痒的文件可以放到页面最尾部,这是最佳实践,这里特别想提一下 async 和 defer,他们并没有对文件的请求产生影响,只是影响了执行的过程,所以我们不应该使用 async 或者 defer 方法来优化。 async-defer 使用 async,会立即开始并行加载,加载完成后会进行执行并阻塞主渲染进程。
    使用 defer,会立即开始并行加载,但会延迟到最后才执行。
  3. 分散资源到不同域名
    比如图片有专门的域名(img.xxx.com)来存储。一些资源可以考虑第三方 CDN 比如 Bootcss 的 CDN,因为这类 CDN 使用较广,有可能用户浏览器已经有过缓存,这就避免了再次请求和加载,同时也减轻了服务器压力。
  4. 使用雪碧图(css sprites)来合并小图片
    这个优化技术其实挺常见,将图片合并为一个后使用 background-image 和 background-position 等来控制显示雪碧图的哪一部分就好了,据说还可以自动生成雪碧图自动定位。
  5. 利用 200 缓存
    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缓存方式,200 缓存时浏览器不发出网络请求,直接调用本地缓存,这需要强制浏览器使用本地缓存。我们可以使用 Expires 标志。即给出日期时间,超出该时间后则认为是过时,浏览器才会重新发起请求。这个具体细节我还不太了解。过后补充。
  6. 使用懒加载(lazy load)
    很多网站特别是有大量图片的网站都会使用该技术。当用户下滑页面时,才开始加载下面的图片。一来减少了页面加载的请求数和加载时间,二来也减少用户流量。不过可能有人会说这样体验不太好,好在业内有人把这个技术做到了堪称极致的地步,就是预先加载一个高度压缩的原图,然后淡出原图。大家应该有体验到类似的技术,就不多说了。
  7. 使用预加载技术(prefetch)
    这个技术知道的人可能不多,MDN 上面是这样解释的:

    页面资源预加载(Link prefetch)是浏览器提供的一个技巧,目的是让浏览器在空闲时间下载或预读取一些文档资源,用户在将来将会访问这些资源。一个Web页面可以对浏览器设置一系列的预加载指示,当浏览器加载完当前页面后,它会在后台静悄悄的加载指定的文档,并把它们存储在缓存里。当用户访问到这些预加载的文档后,浏览器能快速的从缓存里提取给用户。

    不过资源预加载其实使用的并不多,可能是因为技术本身不成熟,浏览器支持不够等原因。目前没有发现有哪个网站使用了这个技术。感兴趣的自己去了解下,这里不多阐述这个技术。

  8. 集中加载资源
    额,这个名字是我自己起的,姑且我认为也是一种优化手段,主要针对的时 SPA。比如 Angular 搭建的 SPA。Angular 提供了 templateCache 这个模块。这个在前面的博客中已经介绍过,简单说就是一个数组,我们把模板全部都预先放入这个数组中。Angular 在请求页面的时候会先检查 templateCache 是否已经缓存了,如果有则直接调用这个缓存的模板,否则发出网络请求获取该模板,同时会放入 templateCache 中缓存。有人可能会问那不是增加了首屏加载的体积大小了吗?的确,但比起用户每点击一个新的页面就发起一个请求而言,这种方式无疑会更适合不是吗?并且如果你的文件确实太大了,那你应该考虑下你是否充分利用了指令功能。

减少文件大小

除了减少文件数量,减少文件大小也同样重要,不过比起合并文件这样简单的减少文件数量的操作,减少文件大小就没来的那么简单了。常用的方法如下:

  1. 开启 GZIP 压缩
    GZIP 压缩应用非常广泛,因其可以有效明显的减少文件的体积。在 Nginx 中,我们可以很简单的进行配置开启 GZIP 压缩。
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gzip on;
    gzip_vary on;
    gzip_comp_level 4;
    gzip_buffers 16 8K;
    gzip_min_length 1k;
    gzip_proxied any;
    gzip_types text/plain application/javascript application/x-javascript text/css application/xml text/javascript application/x-httpd-php image/jpeg image/gif image/png;
    gzip_disable "MSIE [1-6]\.";

    这是我项目服务器上面 Nginx 关于 gzip 的配置。我们关心的当然还是压缩前后文件大小的差异,找别人的一个图贴下:

    gzip_comp_level

    可以看到效果还是很明显的,一般 GZIP 等级不宜高于 4 级。因为压缩意味着浏览器下载后还需要解压,所以压缩等级过高反而会带来性能问题(移动端耗电增加)甚至是降低页面渲染(解压占用CPU影响页面渲染且耗时)。
    另外,大文件压缩效果更明显,所以合并文件后再压缩会比分开压缩效果要好。

  2. 使用 WebP 格式图片
    WebP 是 Google 推出的一种同时提供有损压缩与无损压缩的图片文件格式。根据 Google 较早的测试,无损压缩后的 WebP 比 PNG 文件少了45%的文件大小,即使这些 PNG 文件经过其他压缩工具压缩之后,WebP 还是可以减少28%的文件大小。

    WebP

    WebP 在互联网上已经非常流行,主流浏览器都已经支持,并且国内也有大量站点如淘宝网,腾讯网,QQ空间等等都使用了这一格式。另外,针对不支持的浏览器,也可以引入相应的 shim 解决。

    WebP支持情况
  3. 书写压缩友好的代码
    这个对开发人员就要较高的要求了,并且如果不是对文件体积有很大的要求一般都不会做到这一步。在代码压缩的过程有一步就是进行变量替换,举一个前面博客中的例子来说
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var ArrayProto = Array.prototype, ObjProto = Object.prototype;
    var SymbolProto = typeof Symbol !== 'undefined' ? Symbol.prototype : null;
    var push = ArrayProto.push,
    slice = ArrayProto.slice,
    toString = ObjProto.toString,
    hasOwnProperty = ObjProto.hasOwnProperty;

    Array.prototype.push 是无法压缩的,而如果我们赋值 ArrayProto = Array.prototype ,那么 ArrayProto 就可以被替换掉,同理,上面中的 push, slice 等都是对压缩友好的。除此之外,一般的压缩工具还会把 undefined 都替换为 void 0,一来可以避免 underfined 重写的问题,二来字符数少了。目前我比较清楚的就这两个,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下压缩的过程,对比下压缩前后。

  4. 避免引入无用代码
    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场景是我们使用了 FontAweSome 等的文件后,虽然我们可以很方便的通过写 CSS 类名来添加修改图标,但我们用到的毕竟时少数图标,所以其他没有用到的图标的引入就是非必须的。这个我自己没有实践过,可以看看Optimize Font Awesome for only used classes这里的讨论。
    除了去做筛选之外,还有的办法就是我们不要引入整个图标文件,有些提供图标的网站可以让你自己选择需要的图标后以字体和 CSS 文件的形式下载下来。这样做就稍微麻烦一点,不过既然你要图文件小,那麻烦一点也没什么。

其他 Web 提速手段

前面集中就文件请求数和文件体积开展讨论,其实还远远不止上面这些办法。常用的还有以下这些。

  1. dns-prefetch
    这个其实和前面说的资源预加载差不多,只是这个是 DNS 预解析。用户访问一个新的域名之前,会首先通过 DNS 解析得到他的 IP 地址,之后才开始建立连接。DNS 解析也是需要时间的,而这个技术的作用就是在用户页面空闲的时候去预获取 IP 地址并缓存,这样当访问该域名页面的时候,就不需要再解析域名,从而缩短了页面加载时间。

    淘宝网 dns-prefetch
  2. Preconnect
    这个和上面差不多,但是不光会解析 DNS 还会建立 TCP 握手连接和 TLS 协议(如果需要的话)用法如下:

    1
    <link rel="preconnect" href="https://ruiming.github.io">

    但是这个的支持还比较一般,我也没找到有谁使用了这个技术。

    preconnect

    其实类似的预xx技术还挺多,还有预渲染等,感兴趣的可以参考此处

  3. 使用第三方 CDN
    前面也有稍微提了下 CDN。对于 CDN 的使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,如果整个页面就只引入了两三个第三方库,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公共 CDN 比如 Bootcss 的 CDN。其一是真的很快,比七牛什么都快好多,其二是用的人多,可能用户浏览器已经缓存了,另外 Bootcss 的 CDN 默认使用 HTTP2,在支持 HTTP2 的浏览器中,他也可以避免影响我们网站资源并发请求数量的问题,当然如果你也是用 HTTP2 这个问题就不大了。
    如果不使用公共 CDN,对于个人也可以使用七牛或者其他的提供的 CDN 存储。CDN 的好处在可以根据用户位置就近分配资源,同时也可以减轻服务器压力。


参考资料:
WebP 探寻之路: https://isux.tencent.com/introduction-of-webp.html
一箩筐的预加载技术: http://www.alloyteam.com/2015/10/prefetching-preloading-prebrowsing